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4:39 点击次数:72
当我们感到心窝处疼痛时,常会脱口而出:“我胃痛”。然而,这种疼痛的源头可能并非在胃,而是在它紧邻的“邻居”——十二指肠。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性溃疡,深刻理解它,是有效治疗和预防的关键。
一、什么是十二指肠溃疡?
我们的消化道内壁覆盖着一层柔软的黏膜,如同地毯,保护深层组织免受胃酸和消化酶的侵蚀。十二指肠是小肠的起始部分,紧接胃的幽门。
十二指肠溃疡,就是指十二指肠球部(最靠近胃的部分)的黏膜防御机制被破坏,导致黏膜乃至黏膜下层组织被胃酸和蛋白酶“消化”、腐蚀,形成的破损或坑洞。它和胃溃疡统称为“消化性溃疡”。
二、典型症状:独具特色的“疼痛节律”
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非常有特点,可以作为初步判断的重要依据:
疼痛部位:位于上腹部正中或偏右,俗称“心窝部”。
展开剩余82%疼痛性质:多为灼痛、钝痛、胀痛或饥饿样不适。
最具特征性的“疼痛节律”:
空腹痛/夜间痛:疼痛常在饥饿时(如上午10-11点,下午3-4点)和夜间睡眠中出现。这是因为空腹时,胃酸直接流到十二指肠刺激溃疡面。
进食缓解:只要吃点食物或服用抗酸药,疼痛就能在几分钟到半小时内迅速缓解。
周期性发作:疼痛常常反复发作,尤其在春、秋季节变换时容易出现,持续数周后可能自行缓解,但不久后又会复发。
其他可能症状:反酸、烧心、嗳气、腹胀等。需要注意的是,部分患者(尤其是老年人)症状可能不典型,甚至完全没有疼痛,直到出现并发症才被发现。
三、病因探秘: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的失衡
传统观念认为溃疡是压力大或饮食不当引起的,现代医学已经明确了更主要的元凶。溃疡的发生,就像是天平失衡:
攻击因子过强:
幽门螺杆菌(Hp)感染:这是最主要的病因,约90%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存在Hp感染。这种细菌能破坏黏膜屏障,并刺激胃酸过量分泌。
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:如阿司匹林、布洛芬、双氯芬酸等。长期或大剂量服用会抑制对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合成,削弱防御能力。
胃酸和胃蛋白酶:胃酸分泌过多是溃疡形成的直接驱动力。
防御因子减弱:
黏膜血流不足。
黏液和碳酸氢盐屏障分泌减少(这层“屏障”能中和胃酸)。
其他诱因:
吸烟:显著增加溃疡发生风险,并妨碍愈合。
重度饮酒:直接损伤黏膜。
精神压力:虽不是直接病因,但可通过影响胃酸分泌和黏膜血流加重病情。
四、诊断方法:明确病因是关键
如果怀疑十二指肠溃疡,医生通常会建议:
胃镜检查(金标准):这是最直接、最准确的方法。医生可以通过内镜直接观察溃疡的大小、形态、部位,并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,其核心目的之一是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,同时排除极少数类似溃疡的恶性肿瘤。
幽门螺杆菌检测:除了胃镜活检,还包括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(无创、准确)、粪便抗原检测等。
五、科学治疗:根治与愈合并举
现代治疗目标是消除症状、促进溃疡愈合、预防复发和并发症。
根除幽门螺杆菌(Hp):这是治疗的核心!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,必须进行根除治疗。通常采用“四联疗法”(1种质子泵抑制剂 + 1种铋剂 + 2种抗生素),疗程一般为10-14天。务必遵医嘱足量、足疗程服药,不可自行停药,否则易导致治疗失败和细菌耐药。
抑制胃酸分泌(核心药物):
质子泵抑制剂(PPI):如奥美拉唑、雷贝拉唑、泮托拉唑等。它们是抑制胃酸作用最强的药物,是促进溃疡愈合的首选。
H2受体拮抗剂(H2RA):如法莫替丁等,抑酸效果稍弱于PPI。
保护胃黏膜:如硫糖铝、胶体果胶铋等,能在溃疡表面形成保护膜。
停用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:如果病情允许,尽可能停用相关药物。如必须使用,应在医生指导下同时服用PPI进行预防。
生活方式调整:
戒烟限酒。
规律饮食:避免暴饮暴食,少吃辛辣、过甜、过酸、油炸等刺激性强的食物。
放松心情,保证睡眠。
六、警惕并发症!
如果溃疡不及时治疗,可能引发严重后果:
出血:最常见。表现为黑便(柏油样便)和/或呕血,严重时可导致休克。
穿孔:溃疡深陷,穿透肠壁。会引起剧烈腹痛,腹肌紧张如木板,是外科急症。
幽门梗阻:溃疡反复发作愈合后形成瘢痕,导致幽门狭窄,食物无法通过,引起严重呕吐。
一旦出现剧烈腹痛、呕血、黑便或油样黑便,必须立即就医!
七、预防胜于治疗
注意饮食卫生,提倡分餐制或使用公筷,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。
避免长期滥用非甾体抗炎药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并配合胃保护药物。
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戒烟酒,学会压力管理。
结语
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病因明确、可以有效治愈的疾病。它不再是需要终身忍受的慢性病。关键在于科学诊断,特别是根除幽门螺杆菌。如果您有规律的空腹痛,不要简单地认为是“老胃病”,更不要自行用药拖延。及时寻求消化内科医生的帮助,进行规范治疗,才能真正告别溃疡的困扰。
发布于:安徽省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尊龙颜值巅峰是哪部电影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